李白,字太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西域巴尔喀什湖南碎叶河畔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附近)。后来,随其父李客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居至西蜀江油县青莲乡。关于李白的身世与出生,至今仍存诸多未解之谜。
据《青莲县志》记载,李白出生有一段传说:某日,李母在青莲镇西盘江的蛮婆渡浣纱时,一尾金色鲤鱼跃入她的竹篮。李母将鱼带回家烹食后,便怀上了李白。另有传说称,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因而诞下李白,并取名为李白,字太白。
李白五岁时,便开始接受道教“六甲”的教育。“六甲”包括“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既是道教特有的术数技艺,又是道教修炼的符篆功法,在初唐及盛唐时期尤为盛行。
在蜀中,李白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蜀地作为五斗米道的发源地,道教洞天福地遍布其中,道教氛围尤为浓厚。李白的诗句“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便是对此的生动写照。他家乡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青城山也离他不远。这种浓郁的宗教环境深刻影响了他的神仙道教信仰,为他日后的信仰奠定了坚实基础。早年的李白便开始追求神仙道术,在匡山他曾拜道人东岩子为师,后又跟随隐士赵蕤读书习剑,学习纵横术。东岩子和赵蕤均为当时名噪一时的道士。在此期间,李白走访了众多道教名山,结识了不少道友。
展开剩余79%正是由于青少年时代的这些熏陶,李白形成了狂傲飘逸、洒脱不羁的气质,其诗作也洋溢着浓烈至极、奔泻而出的情感和奔放的气势。这种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正是源于他深厚的思想根基。在他的家乡江油,有两处以太白命名的洞府:武都太白洞和匡山太白洞。两地相距四十余里,皆因与李白的游踪密切相关而得名。
从武都出发,沿涪江逆流而上约五里,便抵达武都太白洞。洞底没于涪江水中,唯有乘船方能进入。洞内愈深愈窄,据说至今无人能探至尽头。相传,李白曾在此洞中筑楼苦读,天上的燃灯仙师命童子为太白点亮灯火。在太白洞对岸,有一山洞名为灯笼洞。仙童一时疏忽,误将灯笼悬挂于灯笼洞。待燃灯仙师亲临查看,见灯火错置,暗笑仙童之粗心,遂一指,灯笼光线便射向对岸的太白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如今,太白洞已完全没入水中,人们只能凭借传说与民谣,去想象其神秘风貌。
匡山是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此地学习居住长达十年。匡山中的“太白洞”崎岖复杂,幽深莫测。洞内有一座“太白堂”,相传此处与大海相连,曾有人目睹白龙驾云出入洞中。李白常携带文房四宝、琴剑书籍,至此洞中读书练字,弹琴舞剑。
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离开四川,仗剑远游,偶遇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是洛阳嵩山修道成名的道人,时年已八十,他一见英风豪气的李白,便赞誉其“有仙道骨,可与神游”。李白得此道教界元老的夸赞,心中颇为欣喜,欣然愿与老道长神游八极。二人结为道友,李白因而成为司马承祯所结“仙宗十友”中的第十位。
三十二岁时,李白北上洛阳嵩山学道。山中传道者乃司马承祯的三传弟子元丹丘,他是茅山派第七代嵩山传人,师从胡紫阳。李白选定少室三十六峰之一的玉女峰作为修炼之地。他与元丹丘常在各峰间游历,时聚时散,各自修行。
在嵩山期间,李白除了向元丹丘学习,还自行寻师访道,几乎踏遍嵩山所有传说中高道修炼的场所。相传,嵩山有一位姓焦的女道师,历经数世,神通广大,功法高超,仍隐于嵩山。李白闻讯后,遍寻嵩山,虽终未得见,却心怀崇敬。李白在嵩山学道三年有余,得到元丹丘无微不至的关怀,元丹丘无私传授道教修炼秘诀,李白深怀感激。为追求更高道境,李白告别元丹丘,前往拜师胡紫阳。
天宝元年(742年)秋,得益于吴筠、玉真公主等人的举荐,唐玄宗下诏征召李白入京。李白遂“仰天大笑出门去”,满怀政治理想,直赴长安。
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前往山东历城的紫极宫,拜请道士高如贵传授道法,这成为他一生中的重要事件。李白反剪双手,步上法坛,虔诚膜拜,从高天师手中接过朱笔书写于白绢之上的“道篆”,正式成为一名道士,终于实现了他多年追求仙道的梦想。此时,他寄情山水,游历仙境,吞金服砂,力求精神上的超脱,彻底摒弃了尘世的功名富贵。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以平叛为名,邀请李白担任幕僚。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李白慨然应允。然而,李璘暗中怀有与兄长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平定,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判处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在流放途中获赦免。此时,他已五十八岁,年近花甲。
上元二年(761年),听闻李光弼率军征讨史朝义,李白毅然从当涂北上,请求参军杀敌,但刚到金陵便因病倒下,只得返回当涂县,在叔叔李阳冰家中休养,直至离世。
综观李白一生,除了嗜酒之外,他还对月亮情有独钟。李白常常吟咏月亮,甚至将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明月奴”,并将妹妹唤作“月圆”。美酒与明月,确实与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有传言称,李白是乘鲸鱼升仙的。相传在游历采石江时,平静的江面突然波涛汹涌,一只数丈长的鲸鱼从江中腾跃而起。此时,天空中仙乐悠扬,两位仙童手持旌节,对李白宣告,玉皇大帝召请太白金星归位。李白随即一跃跨上鲸背,仙游而去,羽化成仙。
距离青莲乡的陇西院不远处,坐落着李白的衣冠冢。冢旁有一块形状奇特的巨石,传说这是天降的陨石。想来,作为太白金星下凡的李白,自然不会留下凡人的肉身,仅留下衣冠,并有流星滑落相伴。
发布于:江苏省配资网上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