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十四年,国共双方都有出力,一个正面战场以空间换时间,一个敌后战场以游击夺空间,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毛主席“论持久战”的战略设想。但自从进入抗日战略相持后,对日本侵略者造成更大困扰的,应该是八路军。
任何观点不能自吹自擂,对于军队来说,来自敌人的评价最客观。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华北治安战》,书中对蒋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队,杂牌军与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都有过详细的分析与评价。该书的结论是:从相持阶段开始,中国的主要抗战力量就已经是八路军与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比较中肯的。
一、国军的表现
国军在相持阶段,仍旧还是不断地丢失空间,在战斗力上毫无意外、一如既往地被日军碾压。在抗战胜利前一个月,国民党丢失了18个县城。7月15日,日寇攻占福建云宵县城;7月15日,日军洗劫浙江金华县;7月19日,日军攻陷江西万安县城;7月20日,日军攻陷福建诏安县城;7月21日,日军攻陷江西吉水县城;7月30日,日军攻陷江西上高县城;8月6日、日军攻陷江西清江县樟树镇;8月7日,、日军攻陷江西清江县全境;8月8日,日军攻陷江西丰城县。等等,不一一而列,一直到8月13日,国军还丢了一个县城。于是,在日本投降那一天,我们看到了滑稽的一幕:在日军的攻势下,国军节节败退。突然,进攻的一方宣布投降,失败的一方却宣布了胜利。
展开剩余67%如果说在抗战前期,国军不断后退,还能理解,但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国军拥有500万大军,陆军主流部队拥有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就连士兵的鞋带,都是和美军一样,即便如此,硬是被100来万的日军赶得到处走,日本投降那一刻,也没占到便宜,首都还没收复。
二、八路军的表现
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却一直抢夺沦陷区的空间,解救苦难的同胞,对此,日本人在编撰的《华北治安战》只好无奈地写道:“对付共军犹如割除根深蒂固的杂草,费尽力气毫无成效,真是无能为力”。
在抗战胜利前一个月,我军夺取了16座城,7月23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收复郯城;7月24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6分区一部,收复山东武城县城;7月26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4分区一部,收复河北广宗县城;7月28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一部,收复山东馆陶县城;8月7日,八路军鲁南军区一部,收复费县县城;8月8日,渤海军区第6军分区部队收复山东省高苑县(今属高青县)县城;8月8日,晋察冀军区主力一部,收复绥远省兴和县城;等等诸如此类收复国土,不一一而列。
不少网友会说:八路军是敌后战场,面临的压力没正面战场那么大。其实,正面战场还有间歇休息期,敌后战场几乎无一日不在战斗。
1939年进入战略相持后,日军在敌后根据地扫荡战投入的兵力规模,并不比正面战场许多会战投入的少。1938年至1940年,日军千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1941年,日军在华北进行了69次1000人以上的“扫荡”,其中1万至7万人的有9次;1942年,日军在华北千人以上的“扫荡”达77次,其中1万至5万的达15次。1943年,日军在华中进行了千人以上的“扫荡”30余次。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八路军每日苦战,还是比国军表现出色。
因此,日本人在《华北治安战》中已经将八路军作为中国主要的我抗战力量了,日本人提出的方案是:讨伐重点在于剿灭共军,为此,要善于利用国共的相互倾轧,在皇军势力暂时不能控制的地区,应默许那些不主动求战的杂牌军的存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占据真空地带以防止共军侵入。
但纵然这样也是无效,八路军越战越勇,到最后虎口拔牙,硬生生从日本人手中,打出了19个解放区,解放了一亿同胞,发展成百万之师!
发布于:广东省配资网上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