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汇黄埔,这里最靠“埔”。
7月伊始,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向全球博士人才发出一封诚意满满的邀请函:免费参与黄埔“润才计划”千名博士暑期实践交流“天天团”深度体验营,“靠埔就业经纪人”全程护航,感受这片创新热土的澎湃脉动。
这不仅是招才引智的诚意之举,更是该区以红色引擎驱动英才潮涌的生动缩影。
“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活动,黄埔区提供6000多个岗位,吸引大批求职者。
黄埔区在中国工业百强区中位列第三,综合实力居全国经开区第二,坐拥五大千亿级、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这片产业沃土集聚20.5万名研发人员。
坚持党管人才,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集聚优势、产业发展胜势。在广州“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黄埔开启了党建引领人才事业的创新实践,人才与城市上演动人的“双向奔赴”,科研人员将家国情怀融入技术攻坚,企业家在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下坚定发展信心,青年才俊在创新浪潮中绽放光彩。
铸魂:党建引领凝聚人才“向心力”
党建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党委举办的党员集体“政治生日”仪式上,科研人才重温入党承诺、接受生日贺卡和组织寄语。今年以来,黄埔区组织集体“政治生日”4000余场,引领2万余名党员忆初心、践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
思想引领的深度,决定了人才认同的高度。
在高层次人才“引领讲堂”的活动现场,小鹏汽车的冯谢星博士展示了“从视觉感知到端大模型自动驾驶”的前沿创新变革,百济神州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刘建博士、惠正奇医药夏敬雅博士分享了在开发区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为广大人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2025年5月28日,视源党委开展年度“青春之花”榜样颁奖活动,激励年轻人才,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黄埔区持续深化“黄埔红”引领讲堂品牌,组织开展国情研修班10余次,引导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心系“国之大者”;着力打造“四维贯通”、多元共享的党员精神家园,开展2.1万场的“一人讲、三人谈、一人评”的“三人课堂”交流研讨,突破行业领域、党组织隶属关系限制,串联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凝聚更多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组织体系的密度,决定了人才链接的广度。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现代产业集群党委牵头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3条产业链成立产业红链,党建引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600亿元,近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为50.7%,先后落地了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粤芯半导体、小鹏汽车等一批全球领先的产业项目。
这都源于黄埔启动的“红杉林计划”,率先在7条重要产业链上建立功能型党组织,促成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开发和业务往来,成为资源整合的“超级连接器”。
服务保障的温度,决定了人才扎根的厚度。
黄埔在全省首创驻企党建联络员机制,派驻175名机关、国企、镇街的年轻干部到企业,“一对一”充当政企党建联系桥梁,闭环破解投融资、子女入学等难题1356项。
翻开联络员谢子建的工作日志,其中的一页记录格外醒目:“经9次协调会研定,优化万孚生物地块土方清运方案,为企业减负500万元。”彼时,万孚生物的创新产业基地建设面临巨额成本压力,驻企党建联络员组织攻坚专班现场踏勘,联动多部门优化施工方案,成功化解企业难题。
同时,积分制“埔哥服务”掀起服务热潮,超10万名党员群众通过“服务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的模式,激活区域经济“微循环”。
扎根:组织创新织就人才“链接网”
组织体系成为人才发展的毛细血管,服务效能转化为创新裂变的催化剂,“党建红”与“科技蓝”的交融催生出最蓬勃的新质生产力。
在科技企业加速器内,海力特公司创始人朱托夫博士展示着其自主研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DNA检测试剂盒,这是全球首款获批的DNA载量检测试剂。“从实验室到产品上市,政策链全程护航。”他所提及的,正是黄埔独创的“领军人才+优势平台+关键环节”三位一体支撑体系。
政策创新打通“任督二脉”。
2024年投入人才支持资金约4亿元。高层次人才可获得最高300万元购房补贴,领军人才创业项目最高资助5000万元;科创母基金允许种子投资100%亏损;“安居乐业畅行健康”工程覆盖人才子女入学、父母康养等全周期需求。
政策效能直接转化为创新动能。2024年黄埔区新增专利授权量906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1.1件,为广州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
平台能级架设“转化之桥”。
黄埔的平台建构呈现立体格局,2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0多个博士博士后工作站、130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3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构成创新矩阵。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推动30个项目落地黄埔转化,互助研发中试平台接入26家单位596台高精尖仪器,中小微企业可“共享”龙头企业的实验室。
生态优化孕育“雨林气候”。
围绕加快构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黄埔区全面开启战略企业家筛选培育工作,为产业腾飞发展培养一支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前瞻战略眼光、大胆创新思维和高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头羊企业家队伍。
“靠埔就业经纪人”团队的500名专员,创造了精准引才的黄埔速度,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中,黄埔552家企业提供6000多个岗位,其中33个百万年薪岗位,促成5名清北博士当场签约。
黄埔开展“才投会”活动,通过项目路演推动融资对接、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市场拓展。
全方位的生态培育处处可见。苗圃计划育苗,35名科技型企业家获得创业培训;产才融合促创,全年举办产业链对接会50余场;快批加速上市,建立全省首个药械注册指导综合工作站,企业需求“一键直通”;服务阵地暖心,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整合21部门389项服务,商事登记实现0.5小时“极速办”。
从思想铸魂到组织强基,从政策破冰到生态聚变,黄埔的探索深刻折射出,党管人才的本质是以组织之力解人才之忧,以人才之兴铸发展之基。
【百万英才汇南粤】
“靠埔就业经纪人”精准引才,清北学子组团南飞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在黄埔结出硕果,一批顶尖人才跨越千里扎根广州开发区。
在北京专场招聘会上,来自清华、北大的5名博士当场签约黄埔,成为该区创新引才模式——“靠埔就业经纪人”精准服务的最佳注脚。
“靠埔”服务,直达心仪岗位。黄埔区创新打造 “靠埔就业经纪人”队伍,这支专业团队由青年公务员、资深HR专家及就业指导员组成,他们依据求职者的学历、专业领域等关键信息,提供“一人一策”专属服务,涵盖简历直投、岗位速配、云端签约等全流程。
高端岗位,诚意揽才。为吸引顶尖人才,黄埔区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密集举办109场招聘活动。在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中,552家企业释放6151个优质岗位,其中不乏33个年薪超百万的高端职位及30个博士、副高事业编制岗位。
招聘会现场,靠埔就业经纪人为求职者推荐岗位,介绍人才政策。
政策加码,厚植人才沃土。黄埔区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顶尖学府合作,搭建常态化高校联络网;大力筹集人才住房,为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提供最高50%的租金补贴。系列举措已惠及超过3200名青年才俊。
“靠埔就业经纪人”机制正成为黄埔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当精准服务遇见求贤若渴,更多英才的“南粤故事”,已在黄埔热土悄然开篇。
【人才风采】
人才引力场:一位科学家的创业答卷
近日,黄埔企业慕恩生物凭借微生物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成功入围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30强,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首家获此殊荣的黄埔企业。其掌舵人蒋先芝博士,正是黄埔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生动注脚。
2017年,已在生物医药领域深耕多年的蒋先芝面临关键选择:将企业安在何处?他最终被黄埔区吸引。
蒋先芝坦言,真正打动他的,是实地考察后的真切感受。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聚集着一两百家科创企业,浓郁的创新氛围让科学家找到了“同类”。
政府服务的效率更令他印象深刻。“公司注册几乎是‘拎包入驻’”蒋先芝回忆,2017年5月搬迁时,办公场地、公司注册等难题均由黄埔政府部门高效解决。
企业发展离不开核心人才,黄埔区“上管老下管小”的人才服务理念,为蒋先芝团队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们多位博士通过区里的人才项目,获得了最高200万元的购房补贴,基本解决了安家问题。”蒋先芝说。更关键的是人才绿卡政策——这让非本地户籍的核心骨干子女得以享受同等入学条件。“我自己的两个孩子就在区内学校就读,这让我们能真正扎根。”
在蒋先芝看来,黄埔对人才的尊重渗透在细节中:丰富的节庆人才活动营造归属感;区领导定期走访企业,主动解决企业经营或个人发展难题;更搭建起科学家“朋友圈”,让创业路上不再孤独。
扎根黄埔这片生物医药热土,慕恩生物迅猛发展。目前,企业已建成全球最大商业菌种库,保存菌株超31万株,研发团队占比超50%,近十年研发投入持续领先行业。
【基层实践】
驻企党建联络员织就人才服务网
在黄埔区繁忙的产业园区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红纽带”——驻企党建联络员。他们穿梭于企业与部门之间,将党建的澎湃动能精准注入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难题攻坚,他们化身“红色突击队”。在广州弘亚数控,联络员张新雨以“党建赋能·安全护航”系列培训精准对接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10场培训覆盖300余人次,筑牢安全防线;其推动的“党员先锋岗”更激发工艺革新,效率翻倍,年省34万,创新成果新增销售1500万元。
数字赋能,他们架起“智慧连心桥”。在杰创智能,党建优势与企业技术基因相融合,联络员更依托“埔企通”平台打通政企沟通“高速路”。企业租赁备案、危化品许可证迁移等“不知找谁”的堵点,一键“呼政府”直达责任部门,规划、应急、投促三局联动,高效解题。这个黄埔企业版“12345”上线以来,已破解诉求逾1400件,企业盛赞“响应超预期”。
党建聚才,人才强企。联络员们推动“党员责任区”“智创先锋队”在企业扎根,党员骨干在技术革新前沿冲锋陷阵。弘亚数控党员牵头斩获4项专利,杰创智能支部由高管挂帅凝聚一线英才。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不断吸引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党建育才、人才反哺”的生动循环。
【政策措施】
“才投会”搭台引凤,人才创投共腾飞
在黄埔区国际人才会客厅,合木千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贾润泽郑重接过象征专属服务的“人才管家钥匙”。这家专注于前沿信息技术的企业,正是通过“才投会”平台,被黄埔区一流的营商环境、雄厚的资本资源与“上管老、下管小”的贴心服务所吸引,在此扎根发展。
“才投会”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精心打造的高端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核心在于构建“人才—创业—创投”高效循环的生态圈。它巧妙撬动区内“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的集聚优势,通过“双博荟”“鹊桥会”等50余场产业对接活动,开展近200个国家级人才项目路演,促成61项企业间合作,并成功助力4个项目斩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奖。在一次信息技术专场上,5个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高端项目路演与16个前沿项目展示,彰显了“以才引才、以投促才”的磁场效应。
资本活水精准浇灌创新种子。黄埔2017年设立人才引导基金,2024年升级为科创母基金,设立31只子基金,已形成实缴出资超100亿元规模,基金累计投出上市企业29家,投资“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目前区内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中,30家入选国家级“小巨人”,近三年新增上市企业11家,创新动能澎湃。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黄埔区全省首创“极速办”人才商事服务,将事项办理时间压缩至0.5小时;打造4000余套人才安居房,成立全国首个区级人才教育工作集团解决子女入学需求403次,新增医疗床位超千张。
南方+记者 刘珊
配资网上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